美高梅mgm1888(中国)

万丰优818

万丰优818

国审稻20216022 桂审稻2024092号

产品咨询:

产品描述

一、适宜种植区域

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在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,桂中、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,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。注意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

二、种植季节:

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一般建议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;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一般建议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。在桂南稻作区早稻建议3月上旬播种,晚稻建议7月上旬播种。

请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,结合本品种特性,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,以穗期避开高温和低温危害为宜。

三、主要栽培措施

1、长江上游

(1)适时播种,培育多蘖壮秧。育秧移栽每亩大田用种量1.0千克左右,播种前用合适药剂浸种,做到种子无病播种。

(2)移栽:水育秧秧龄30天左右移栽,栽插株行距13.3厘米×30厘米或16.7厘米×26.7厘米,亩栽插1.5万穴左右、每穴插2粒谷苗、基本苗6~10万。 

(3)施肥:施足基肥、早施分蘖肥,主茎幼穗分化3期左右酌施穗肥,每亩需纯氮13千克左右,氮、磷、钾比例1︰0.5︰1.1。一般大田翻耕前每亩施45%的复合肥45千克左右作底肥,移栽后5~7天每亩施尿素7~9千克、氯化钾5千克作分蘖肥;主茎幼穗分化3期左右每亩施尿素4~6千克、氯化钾7.5千克作穗肥。 

(4)管水:深水返青,浅水分蘖。每亩总苗数达16万左右应及时排水晒田,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,后期切忌断水过早。 

(5)防病:病虫害防治要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。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等迁飞性昆虫,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;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,及时防治二化螟、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在3叶期和移栽前2天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、稻飞虱,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。

2、长江中下游

(1)适时播种。育秧移栽每亩大田用种量0.8~1.0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左右;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浸种时注意种子用“咪鲜胺”等消毒处理。 

(2)移栽:水育秧秧龄25天左右移栽,宽行窄株栽插为宜,栽插株行距16.7厘米×26.7厘米,亩栽插1.5万穴左右、每穴插2粒谷苗、基本苗7.5万左右。 

(3)施肥:施足基肥、早施分蘖肥,主茎幼穗分化3期左右酌施穗肥,每亩需纯氮13~15千克,氮、磷、钾比例1︰0.5︰1.1。一般大田翻耕前每亩施45%的复合肥50千克左右作底肥,移栽后5~7天每亩施尿素8~10千克、氯化钾5千克作分蘖肥;主茎幼穗分化3期左右每亩施尿素4~6千克、氯化钾7.5千克作穗肥。 

(4)管水:深水返青,浅水分蘖。每亩总苗数达16万左右应及时排水晒田,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,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,可以灌深水护苗;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,后期切忌断水过早。 

(5)防病:病虫害防治要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。秧田在秧苗3叶期和移栽前2天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、稻飞虱等,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。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,及时防治二化螟、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
3、桂南稻作区

(1)该组合属多穗小粒型品种,株型较紧凑,分蘖力中上,最好选中高水肥田块种植,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。

(2)适时播种和移裁:早稻3月上旬播种,适宜移栽秧龄以4~4.5叶为宜,抛秧叶龄3.0~3,5叶为宜;晚稻以7月上旬播种,适宜移栽秧龄18~25天左右,抛秧叶龄3.0~3.5叶为宜,建议亩插(抛)1.8~2.0万科,每科插2~3粒谷秧为好。

(3)肥水管理:应重视早施重施分蘖肥,适时补施穗粒肥;本田每亩基肥施农家肥1000~1500千克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:0.8:.1.1,每亩施纯N12千克、P2O 59.6千克、K2O 13.2千克;前期施肥量占总肥量85%~95%,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促分蘖,移栽后20~25天争取总苗达到预期最后有效穗的85%左右,即可露晒田,抽穗保水层,齐穗后干湿交替到黄熟。

(4)加强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
四、主要性状

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4.6天,比对照F优498晚熟1天。株高105.6厘米,穗长23.3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8万穗,每穗总粒数235.0粒,结实率83.9%,千粒重24.0克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4.3%,垩白度1.1%,直链淀粉含量18.1%,胶稠度60毫米,碱消值7级,长宽比3.5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
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3.2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2.3天。株高118.6厘米,穗长25.1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8万穗,每穗总粒数251.5粒,结实率83.7%,千粒重23.1克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4.1%,垩白度1.8%,直链淀粉含量18.8%,胶稠度60.3毫米,碱消值7级,长宽比3.4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
在桂南种植,全生育期晚稻平均118.8天,比对照丰田优553长1.1天,早稻平均128.7天,比对照特优7118长4.0天;桂中桂北及高寒山区早稻或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5.2天,比对照深两优5814短0.2天,叶鞘绿色,叶片深绿色,倒二叶姿态直立、叶舌长度短到中、叶舌形状二裂;柱头、颖尖均为白色,颖壳浅黄色,穗姿态强烈下弯,穗二次枝梗多,穗分枝姿态散开。每亩有效穗数14.8万,株高114.8厘米,穗长23.3厘米,每穗总粒数215.5粒,结实率76.2%,千粒重23.8克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70.2%,垩白度1.1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6.8级,胶稠度7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6.7%,粒长6.7毫米,长宽比3.4,符合NY/T593-2021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优质二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。

五、适应性

2019、202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670.68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90%;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58.4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4.84%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3、3.5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褐飞虱9级,高感褐飞虱,中感稻瘟病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一般。

2019、202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,两年平均亩产697.38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64%;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92.8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43%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3、3.6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白叶枯病7级,褐飞虱9级,高感褐飞虱,中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抽穗期耐热性一般。

2022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32.8千克,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.38%;2023年续试,平均亩产513.2千克,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.27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.0千克,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5.33%;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.1千克,比对照丰田优553增产3.46%;2023年桂南早稻平均亩产564.2千克,比对照特优7118增产2.11%;桂中、桂北和高寒山区早稻或中稻平均亩产569.9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4.26%。抗性: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.8、4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;白叶枯病两年分别为9级、5级;抗性评价为中感稻瘟病、高感白叶枯病。

信息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00号、桂农厅公告〔2024〕54号。

上一页


下一页